View Image

 

 

 


 

前往火旁龍官網


s1.jpg  

 

火旁龍之夜

活動日期

 99年2月27日(農曆正月十四)
活動地點  河濱公園
活動時間  下午17:30~22:30
接駁專車  下午17:00~活動結束為止,於苗栗火車站發車,隨招隨停
活動流程
時間 節目流程
17:30~18:30  體驗龍
18:30~20:00  星光晚會
20:00~20:20  龍的聲光劇場
20:20~20:30  長官暨來賓致詞
20:30~21:00  勇士闖關秀
21:00~22:00  火旁龍活動
22:00~22:30  煙火秀

活動位置示意圖

踩街鞭炮連番炸 苗栗「火旁」龍鬧滾滾

2010/02/23 12:02 記者謝禮仲/專題報導‧攝影

只在苗栗市舉行的客家「火旁」龍,重拾往日傳統躍升為代表性地方民俗節慶,今年已進入第12年,如果已經看過平溪的天燈、被鹽水的蜂炮炸過,不妨去瞧瞧炮聲隆隆、煙花四射中的群龍齊舞,體驗苗栗客家過元宵的熱鬧氣氛。

「火旁」這個新創字,為客家話「炸」的意思,「炸龍」這種民俗活動,早在清代的台灣就已在客家地區流行,是一種農閒之際強身健體的運動,南台灣藝陣重地~高雄縣內門鄉,眾多的藝陣中也包括「龍陣」,但並不像苗栗,會在舞龍的過程中施放大量的鞭炮「炸」龍。

 現在「5年級」以前的苗栗人,對於「火旁」龍應該都是難忘的元宵記憶。元宵節除了同樣會提燈籠外,最期待的就是舞龍隊來到自家三合院的時刻,許多孩子在這個節日,也多數能夠得到「特許」,跟著龍隊跑遍大街小巷,甚至從白天到黑夜,這在整個元宵「火旁」龍的民俗系列活動中稱為「跈龍」,「跈」是客語「跟隨」的意思,有著「跟隨龍行可多吸取龍氣,帶來平安吉祥」的意味。

 客家元宵舞龍「火旁」龍,只在苗栗市得以見到,每年農曆年前,龍隊便會完成「糊龍」,等待元宵熱鬧繞境。

 苗栗元宵的龍,根據傳統,都會在農曆春節以前製作完成,稱為「糊龍」。人們就地取材,以當地盛產的桂竹剖成竹篾,做為製作龍頭、龍身、龍尾的材料,因為桂竹質地輕且韌性佳,方便製作造型,舞動的時候也較省力。因龍是聖潔備受尊崇的,「糊龍」的地方講究「乾淨」,婦女、喪家、小孩都不可以靠近。龍頭是最費工夫、也是展現技藝的重點,造型的比例、用色,乃至龍睛如何能顯得炯炯有神,都是匠師的獨到工夫。龍身則較簡單,以竹篾構成空心筒狀,再糊上紙或布即可,講究的每一節龍身內還會置放小燈泡,就像一盞盞的燈籠。龍身節數沒有限制,但一定是單數,多以9、11、15等吉祥數字居多,但最多部可超過99節。「糊龍」完成後,必須選擇吉日吉時,前往廟宇進行開光點睛儀式。糊製完成的龍必須進行「點睛」的神聖儀式,早期多半會選擇在正月15當天,於庄頭的土地公廟進行,但也有「糊龍」完成後就進行「點睛」儀式,在元宵來臨前,每天要設香案定時上香,直到元宵當天「出龍」。現在的龍隊已不盡然都以土地公廟為點睛之地,像是苗栗市重要廟宇的玉清宮也是龍隊選擇點睛之地。「點睛」儀式通常以以酒、硃砂、白公雞冠血混合,為祥龍開光點睛,點睛之前必須備妥牲禮、書寫表章上奏天神,後以毛筆沾上述材料混合的「紅顏料」,依序點在龍頭、龍身、龍尾,還要將金花紅布插在龍角上。開光點睛後的龍,才成為有靈性神性的神龍,全員便在此時舞龍繞行神殿謝神,點睛儀式便告完成。開光點睛後便是一條活靈活現的神龍,謝神後即可繞境「迎龍」、「撐龍」。開光點睛後的神龍將於元宵起連續3天繞境,早年住家仍以三合院為主的年代,聽聞鑼鼓炮竹聲接近,長者都會帶領向正廳供奉的祖先上香、報喜,然後開大門迎接神龍進門,龍隊便在三合院的禾埕盡情舞動、變換陣式,該戶人家則會燃放大量鞭炮,甚至以「排炮」擲向龍身,頓時煙霧瀰漫,神龍舞動如在天之雲端,熱鬧極了,孩子更是歡喜得不得了。

神龍最後會向正廳的祖先牌位「參拜行禮」,主人家也在此刻給予紅包。神龍離去往下一戶人家或街上的店家出發,後頭就可看見越來越多的孩子緊隨在後,這就是「跈龍」,也是孩子一年中少數可以堂而皇之往外跑、玩到天黑甚至半夜才回家的機會。

「火旁」龍之夜的重頭戲登場,現場將有十數條神龍登場,接受鞭炮的洗禮,煙霧瀰漫中,宛如神龍舞動翻騰於雲霧間。

元宵的客家苗栗,通常都會有至少十幾個龍隊,穿梭在大街小巷,尤其是商店街,每參拜1個店家,都可獲得主人家的紅包,過程也如前一樣,鑼鼓喧天、炮竹震耳欲聾,整條街「雲霧」繚繞,好幾條龍舞動穿梭翻騰其中,節慶的氣氛high到高點,持續3天不墜。

持續3天的高潮過後,神龍都將回到當初點睛的廟宇,進行「化龍返天」的儀式,「化龍」就像「燒王船」一樣,大火燃起,神龍返回天庭,人們則期待明年的元宵再度「迎龍」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RRYG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